ABOUT
臺灣的車牌號碼,說亂不亂,以英文字母加上數字組成流水號為核心架構使得各地車牌號碼統一格式,在號碼隨車原則之下,每一輛車都有獨一無二的號碼。
但號碼有一次性,同一輛車一旦重新領牌不可能保有之前號碼,因此車輛轉手、車牌遺失等等狀況造成同一輛車車號多次改變,討論一輛車,往往需要處理車號歷史的問題。
加上各地雖然各自占有一個或大或小區段的流水號,一個區段用完後接著的下一段卻往往差了十萬八千里,2012年起的新式車牌之亂又直接導致同時有三套車牌編號規則併行,梳理巴士資料時,會發現一些看似有規律又毫無規律的有趣問題:某批車橫跨了兩個區段,前一個區段在哪?後一個區段又是什麼? 「-FM」這個字軌分成多個區段,分屬多個監理所站,北市的是哪一段?嘉市的?雲林的?
所以,車迷界亟需一個工具,以資料庫技術為骨幹整合車號資料。
然而嘗試系統性整理巴士車號資料的先驅t-fans早已停止更新,而且也未曾為真正意義上的資料庫,僅僅屬於靜態網頁。監理網提供了一個切中如此需求的模範,但長期以來,眾人卻慣於把監理網提供的資料改寫成不倫不類,不像表格也不是文章的東西,這些東西毫無組織的放上以新貼文瀑布般不斷餵食使用者創造黏著度為其商業模式基礎的Facebook、適於專題文章寫作的Wikipedia,像便條紙般隨手抄隨手貼,到頭來雜亂無章,不啻科技倒退!
Facebook貼文送出,然後?過幾天就被新文章洗掉,事過境遷回頭要找,Facebook貧弱的搜尋功能還不一定找得到!
至於Wikipedia則更為荒唐,維基百科內容方針已經提示:維基百科不是目錄(Wikipedia is not a directory)。
目錄是什麼?主題關係鬆散的列表(List or repositories of loosely associated topics),但各客運業者條目裡面無限增生中的車型列表顯然違背這個方針——車型列表一個章節普遍占掉三成以上篇幅到底是嗑了什麼?而且跟其他章節內容往往扯不上什麼關聯——。
維基百科提供了獨立列表功能(Stand-alone lists)處理這類零碎內容,但沒有一個人思考過要用那東西把車型列表獨立出來,更沒人意識到長久以來各客運業者條目都被弄得像某人隨手寫的車輛資料表。每個在車型列表上添上一筆的人,都在維基上反維基!
四色天書針對種種亂象,提出車牌號碼搜尋引擎的構想,具有以下功能特色:
●所有車號資料表格化,格式一致、簡潔容易閱讀,利於二次利用
●一鍵查車號資料,不用維基翻老半天
內容方面,收錄所屬車主、廠牌、通稱形式、行照形式、引擎、車體廠、VIN、出廠年月、領牌日期、繳銷日期、車號歷史等十餘個項目
所有資料一概由我一人編修,四散監理網各處甚至連監理網也沒有的資料,只要我找得到且驗證無誤,全部完整呈現
四色,是綠紅黃白四種大客車車牌顏色。天書,是難以看懂的書。
四色天書期望整合車號資料中重要內容,打造高效率、低門檻的車號資料庫,讓天書般難懂的監理資料真正易於使用。